BioMed实验室助力科研项目联创

发布者:鲁洋发布时间:2023-05-10浏览次数:10

       南京大学生物医药行业校友会开展“科研项目联创直播站”专题致力于推动科研课题与社会资本、企业需求的直接对接,充分发挥科研和市场的各自优势,助力母校生物医药、器械研究等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和市场化应用能力,助力科研高端人才的培养。首批科研课题BioMed实验室(张俊峰教授、陈江宁教授)。


研究课题:

肿瘤治疗创新医药生物技术——肿瘤终结者计划

研发团队:
张峻峰  南京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陈江宁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博导
闫超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理学教授、博导


研究目标:

旨在面向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展开攻关,开展发病机制、早诊早筛、新型治疗药物等系列创新研究。同时,致力于把人工智能的原理和技术与生物学、医学、药学研究相结合,形成新的交叉学科领域,在人工智能结构生物学、人工智能精准医学和人工智能新药研发三个子领域分别提出原创性理论,开展原创性研究,并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肿瘤治疗医药生物新技术。


研究内容:

目前,主要的研究内容为聚焦肿瘤治疗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在肿瘤的发病机制研究、纳米药物产业化及临床应用方面取得进展。首先,构建创新型生物纳米药物,一方面深入开展系列化创新型纳米药物对肿瘤微环境调控机制的研究,另一方面协同放疗、光动力治疗、声动力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治疗等方式,实现肿瘤治疗的减毒增效、乏氧微环境逆转、原位疫苗效应诱导等,发挥显著的抗肿瘤效果。同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癌症病理的辅助诊断方法,帮助进行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其次,继续推动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研究,聚焦目前国际上生物纳米药物的制备技术难题,坚持从论文成果→产业化研究→临床应用的思想,设计能够大规模制备的纳米药物生产线,提升我国在生物纳米产业化领域的国际竞争水平。

      例:采用最新纳米技术制备的全氟化碳纳米粒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功能性活化,进而有效打破血小板维持的肿瘤血管屏障,增加血管渗透性,显著增加肿瘤部位具有免疫活性的CD4+和CD8+T细胞浸润,从而增强了anti-PD-L1抗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效应,产生了更好的抗肿瘤效果(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9-116(24)11972-7)。

项目需求:

根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考虑到实验所需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大概预算第一期为200万元,第二期为200万元。